脑木更山也称红崖台地,当地人称“大红山”,是国家级地质公园,坐落在四子王旗西北部,位于脑木更苏木所在地东北45公里处。山势南北走向呈长方形,山顶较为平整。南北长约15公里,东西宽约10公里。该区域地质遗迹类型以古近纪哺乳动物化石群和古近系红色地层侵蚀地貌景观为特色。大红山的奇特之处在于山体红色时暗时艳,毫无规律可言。山体变红时,便呈现出一片灿烂艳丽的景象。因为风化、剥蚀等地质作用,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奇峰仿佛突然升起的大红山,海拔仅1100米,与山下的广袤草原对比鲜明,一条红丝带飘在茫茫草原上。
那这片区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呢?远古时的大红山曾经是一望无际的湖水,6000多万年前,一面湖水镶嵌在这篇高原上,随着地壳运动的影响,湖底向上隆起,湖水蒸发不见,隆起的湖底沉积物在不断的风蚀、水蚀作用下,呈现出了凹凸有致的红色山体。经过岁月变迁,从远古湖泊演变为如今的大红山,形成了现在雄伟模样。身处山崖边依旧能感受到那片远古湖泊的宽广辽阔。
如果大家足够幸运还可以在大红山找到“那伽”,也就是俗称的龙骨。大红山是第三系标准剖面及哺乳动物化石自然保护区,在地层剖面埋藏的古代哺乳动物包括瘤齿兽、蒙古兽、棱齿兽、全脊貘、蒙古小雷兽、两栖犀、中柱兽等化石,而这些化石就是“那伽”。细心去寻找或许有所收货。
脑木更山顶上还耸立着许多敖包,其中最高的“乌罕特音勃尔和图敖包”,海拔1129.9米。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三,就有来自不同地区的牧民聚集在脑木更山前,举行盛大的祭敖包活动。草原上忽然突起的大红山,酷似澳大利亚著名的艾尔斯岩,让人不得不驻足,沿途可以看见的野骆驼,以及被草原狼吞噬后残留的野骆驼残骸,站在山脚,可以看见红色的砂岩怪峰耸立,裸露的土石间偶有蜥蜴出没,见不到任何人工和工业痕迹,显现出莽原的独特魅力。